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请问江苏专转本有哪些公办学校?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汉语言文学要语文特别好的不
你好,我就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学这个专业不一定就是说要语文特别好的才行,要看你对这个专业有没有兴趣了,有兴趣的话都是可以学好的,要相信自己。
这个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可以说,前途是肯定有的,要看你怎么用所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祝你成功!
12教育网
语文是语言文学的缩写?
“语文就是语言”
——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
扬州大学文学院 徐林祥
1949年,叶圣陶先生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工作,建议把旧有的“国语”和“国文”一律更名为“语文”,从此开始了“语文”一词广为使用的新时代。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的名称,其基本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叶圣陶说:“‘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1]
“语文”既作为课程名称,又作为教材名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出版了全国统一的以“语文”命名的教材。这套教材的《编辑大意》指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2]
无论是以“语文”作为课程名称,还是以“语文”作为教材名称,其基本思想似乎都可以明确表述为:“语文”即“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语)和“书面语言”(文)。叶圣陶解释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3]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的命名及其解说,曾得到语文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吕叔湘先生在1978年4月22日以《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为题的讲话中说:“解放初期有一个出版总署,底下有一个编审局,就是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前身,主要任务是编教科书。这就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这门课,是老办法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好呢,还是想法统一起来?当时有一位在里头工作的同志提议说,我们就叫它语文行不行?语也在里头,文也在里头。后来就决定用语文这个名称了。”[4]张志公先生在1979年5月写的《说“语文”》一文中也说:“一九四九年六月,全国大陆已经大部分解放,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各种教材问题。关于原来的‘国语’和‘国文’,经过研究,认为小学和中学都应当以学习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学一点文言文;至于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总之,在普通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根据这样的看法,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国语’两个名称,小学和中学一律称为‘语文’。这就是这门功课叫作‘语文’的来由。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5]
在“语文”作为课程教材名称使用的过程中,对“语文”含义,除了“语文就是语言”之外,还有“语言文章”、“语言文字”、“语言文学”等几种不同的解说。
针对这些解说,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之中小学语文课本。当时想法,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自此推想,似以‘语言文章’为较切。‘文’谓‘文字’,似指一个个的字,不甚惬当。‘文’谓‘文学’,又不能包容文学以外之文章。”[6]“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唯‘文’字含义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语文”一词有两个解释,一是“语言和文字”,一是“语言和文学”。该词典在解释“语言”一词时称:“‘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8]这就是说:“语言文字”专指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吕叔湘认为:“语文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来讲,可以有两个讲法,一种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另一种也可理解为语言和文学,那就不一样了。中小学这个课程的名字叫语文,原来的意思可能是语言文字,但是很多人把他理解为语言文学。”[9]吕叔湘先生这里虽然也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但仍然是指“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语言”。
可见,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实际上已经包容了“语言文章”(“文章”为书面语言)、“语言文字”(“文字”为书面语言的符号)、“语言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书面语言为载体)的含义。
既然语文教育中的“语文”应理解为“语言”,那么为什么这门课程不叫“语言”而称“语文”呢?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有时仅指口头语言,叫做“语文”,是为了强调这门课程不但包含口头“语”,而且包含书面“文”。1980年7月14日,叶圣陶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解释说:“一九四九年改用‘语文’这个名称,因为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既然是运用语言的本领的,为什么不叫‘语言’呢?口头说的是‘语’,笔下写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实是一回事。功课不叫‘语言’而叫‘语文’,表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习的意思。‘语文’这个名称并不是把过去的‘国语’和‘国文’合并起来,也不是‘语’指语言,‘文’指文学(虽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学作品)。”[10]
我们理解:“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指的是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和规则(即狭义的语言)的学习,又包含着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所进行的言语行为(读、写、听、说)的训练以及按照这一语言系统和规则形成的言语作品的学习。[11]正如钟启泉先生所指出的:“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12]王宁先生则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语文教学养成学生从语料中发现语言现象、概括语言规律的锐敏性、兴趣和习惯;教给他们贮存语言材料的正确、有效方法,促使他们通过自学的积累,逐渐丰富自己的语言;让他们在获得新知识的实践过程中,训练他们把已加工成熟的思想用最得体、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最后,还要以语言为桥梁,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意识、创造思维意识和文化修养意识。”[13]
近几年来,在关于“语文”含义的讨论中,又有三种新的解说:“言语”说、“文学”说、“文化”说。
有学者认为:“‘语文’指的是汉言语,语文教育是我们母语汉语的言语教育。”[14]笔者以为,这一观点缩小了语文的外延。语文学习,既包括言语的学习,也包括狭义的语言的学习。虽然作为母语课程内容的语言系统及规则,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发的经验和认知多少获得一些,但这些毕竟是零碎的,与在学校教育的情境中通过较高级的思维活动系统地学习是不能相比的。学校开设语文课程之所以有必要,即在于可以使母语的学习和掌握,由自发的、偏重感性经验的、少慢差费的暗中摸索,走向自觉的、偏重科学理性的、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讨,这其中便包括语言系统及规则的学习。
也有学者认为,语文就是文学,语文教育就是文学教育。笔者以为:这一观点同样把语文的所指缩小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方面,作为一门艺术,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相比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语文教育无疑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另一方面,作为学习语言的语料,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性质又是相同的。语文学习既然包含语言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学习,就已经包含了作为语言的成品的文学作品与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学习,文学教育就已经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了。而以文学来解说语文,将政治论文、科普读物、以及其他实用文章的读写排除在语文之外,则显然是不妥的。
还有学者认为:“从语文的本体来看……语文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语文的‘底座’,语文与文化血肉同构,语文就是文化。”[15]笔者以为,这一观点又将语文泛化了。文化是什么?“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16]显而易见,语文只能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事实上,包括语文在内,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人类文化的体现,学习各门课程都是学文化。说“语文就是文化”固然没错,却不能揭示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
古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育的目标,推动当今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
作者简介:徐林祥,男,1956年生,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史、美学史与美育史研究。
注释:
[1]叶圣陶:《答滕万林》1964年2月1日,《叶圣陶集》第2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4页。
[2]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大意》,《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年版。
[3]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见中华函授学校编《语文学习讲座丛书》(一),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4页。
[4]吕叔湘:《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
[5]张志公:《说“语文”》,《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页。
[6]叶圣陶:《答孙文才》1960年1月21日,《叶圣陶集》第2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页。
[7]叶圣陶:《答滕万林》1964年2月1日,《叶圣陶集》第25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页。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39页。
[9]吕叔湘:《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
[10]叶圣陶:《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叶圣陶集》第13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47页。
[11]参见徐林祥、屠锦红:《语文:一体三维》,《中学语文》2005年第10期。
[12]钟启泉:《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序》,《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4]余应源:《语文“姓”什么?》,《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3期。
[15]曹明海:《语文:文化的构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7-8期。
[16]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4022页。

请问江苏专转本有哪些公办学校?
12教育网(https://www.380812.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请问江苏专转本有哪些公办学校?的相关内容。
江苏专转本公办学校名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大学、无锡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城市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海洋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宿迁学院、泰州学院、扬州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校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深厚工科底蕴、鲜明应用特色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江苏省高教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先后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2019、2020年获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21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教学为中心,现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90%以上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性,80%以上专业与江苏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高度契合,35%以上专业是国家和省级重点或品牌特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机械、电气类专业为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江苏省重点专业16个,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是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和江苏高校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培育点。
南京工业大学学校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是1998年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独立学院。自2014年始,泰国正大集团全面加入到浦江学院的建设发展之中。
学院设有10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方向,是一所工、管、艺、经、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国际化的应用型大学。
学院以“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为校训,坚持“工本位”的办学模式,秉持“善学习、会思考、能工作、懂文化、明是非、有担当”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社会与业界现实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主动意识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淮阴师范学院学校简介
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江苏省属高等学府。
学校目前拥有长江路、交通路两个校区。设有17个二级学院,专业设置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学校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4年作为省内三所试点评估高校之一,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8个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全国首个师范专业认证试点,迈出了我国师范专业质量保障的第一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7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一流本科专业7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7个,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9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一流本科课程2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36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个,省级以上教育教改课题项目等60项,省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7个;省级精品教材、省重点立项建设教材、省优秀培育教材等61部。
南京审计大学学校简介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简称“南审金审”,位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是一所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以培养审计、会计、金融人才为主,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2002年,南京审计学院(现南京审计大学)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公有民办二级学院——金审学院。2005年,金审学院按教育部要求转制为独立学院。2013年根据江苏省教育厅要求迁入仙林大学城办学。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2017年当选为全国独立学院及转设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2018年当选为江苏省产教融合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驻宁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类教育联盟创始成员单位,2021年被评为“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2021年4月7日与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共建江苏省内高校中首家绿色金融研究机构——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江苏大学学校简介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以及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原江苏理工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是为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建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学校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坚持立足江苏、服务行业,始终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使命,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博士后,为我国农业装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情怀。
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优良。学科涵盖工学、农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设有27个学院,98个本科专业。图书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藏书330万册,订阅各类数据库116个,自建特色数据库11个,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农业装备文献资源中心和国际赛珍珠文献资源中心。拥有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设有江苏大学出版社和杂志社,出版图书近3000种,主办国际、国内学术期刊11种,其中《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排灌机械工程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高校教育管理》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无锡学院学校简介
无锡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2年5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无锡学院、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
学校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人文法政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6个硕士点(与南信大联合培养),42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文、管、经、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金融工程等11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常州大学学校简介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以及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历经44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2020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29位。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特色较为鲜明,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拥有省优势学科2个、省“十四五”重点学科8个,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3‰,材料科学、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5‰。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10个学科上榜。
盐城师范学院学校简介
盐城师范学院,坐落在江苏省盐城市,是江苏省属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项目、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和盐城教育学院;2002年国家级重点中专盐城商业学校并入;2013年该校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培计划”项目——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脱产置换培训项目。
学校有通榆和新长两个校区,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73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14个、非师范类专业59个。
徐州医科大学学校简介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2021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六十余年来,学校不断发扬“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勇于创优”的优良传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型发展”“选择性优秀”“关联性拉动”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学校设17个学院(部)、36所附属医院(临床学院),设置29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拥有基础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公共管理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并设有生物学、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扬州大学学校简介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7个,“十四五”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等11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以上就是12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12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2教育网:
www.380812.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